当前位置:首页> 行业热点 >

换“脸”带来丢“脸”风险-当前播报

时间:2023-04-26 17:11:42    来源:东方资讯


【资料图】

“AI换脸换装”还有可能被刻意应用从事一些不法行为。在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中,嫌疑人为设立“空壳公司”来开票,在设立公司阶段,找人利用“AI换脸”技术对相关人员身份证进行换脸。

近期,随着“AI换脸换装”的兴起,不仅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,还很可能被利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。“骗子可以通过录音提取声音,利用‘AI变声’技术,对录音素材进行剪辑合成,用伪造的声音实施诈骗。”市公安局网络民警表示,“AI换脸换装”还可通过收集发布的照片视频,利用AI技术“换脸”,用伪造的照片和视频实施诈骗;通过AI技术收集个人信息并对人物性格、需求倾向等进行刻画,根据所要实施的诈骗方式对人群进行筛选,选出目标人群。

“涉及资金转账时,提高安全意识,通过多种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,将转账到账时间设定为24小时到账,以预留处理时间;支付软件以及网银软件要使用多种登录及转账验证方式。”警方温馨提示:谨慎使用各类“AI换脸”软件,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避免注册不需要的账号,填写不必要的个人信息,以防个人信息泄露。面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和诈骗方式,坚持不轻信,不透露,不点击,不转账。

随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联合发布的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,为深度合成服务划定了“底线”和“红线”,强调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法律、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,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。该规定的出台,对规范“AI换脸”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⊙本报记者 李 润

标签: